<
头闻号

驻马店市日欣商贸有限公司

洗面奶|化妆水|护肤乳液|护肤膏霜|乳制品|综合性公司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启明观点
启明观点
发布时间:2025-02-23 05:52:35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编者按:近日,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在混沌创新大课上,分享了一个科技投资人的心力探索。他表示,智力(认知)要不断提升,心力(理念)更要持续增强,才有可能在变化中笃定前行。“认知是理念的彰显,理念是认知的航标”,唯有理念在先,才能穿越各种不确定性,找准自己的“启明星”。

启明创投微信公众号经授权转载,文章有编辑与删节。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

近日,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来到混沌创新大课现场进行分享。在他的投资哲学中,既有精准的市场判断,也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下系经精编整理的分享实录。

作为启明创投的一员,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中国的创投行业虽然历史不长,只有二十多年,但启明创投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确实是很幸运的。我们经历了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生物医药、硬科技的多次大浪潮。幸运的是,我们有机会通过投资支持并陪伴了许多伟大的企业,同时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滋养和成长。

过去十年,行业给我最多的印记是“前沿科技投资人”。我确实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近两三年,大家都知道,最火热的科技趋势是AI大模型。我们投资了十多个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智能驾驶模型以及机器人的具身智能模型,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数量可能是全国甚至全亚洲最多的。可以说,我的投资经历是all in科技和all in AI。

01/

‍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

每当谈到今天的创投行业,我总会想到《双城记》那句经典的开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这段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24年创业和投资行业的状态。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我们在有生之年,特别是在壮年时,迎来了人类历史上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科技浪潮。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年突飞猛进,到2024年,AI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大模型预训练,如果尽量去简单地描述,它是一个暴力美学,通过强大的算力对全世界互联网公开的数据进行训练,最终生成了类似人类大脑的能力。当你向大模型提问或与它互动时,它庞大的神经网络会去理解并直接生成回答。这个过程很像人类的“系统一”思维模式,它是快速、直觉的模式,但会出现不够准确、不够完善的情况。去年9月OpenAI发布的o1模型代表了AI的最新突破,在AI中加入了“系统二”的思维——也就是人的慢思考,即深度推理。

这是o1等模型在面向人类的智商测试中取得的测试结果。o1这种架构的模型以前,所有大模型在人类智商测试中的成绩差不多在八九十分,被认为不太好用,显得比较笨。因为人类的平均智商在90分到115分之间,大约75%的人类处于这个区间,模型比不上人,则很多场景下AI的水平就让我们不满意。

而o1模型达到了智商120分,也就是说它的智能水平已经高于大部分人类,那么在更多场景去应用AI变得有意义了,是可以提升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了。

我非常坚定地认为,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在非常多领域与任务上超越人类智能,真正融入到千行百业。

不仅如此,去年我们还见证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科技突破,包括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们最近与特斯拉以及机器人产业内的许多专家交流过,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部署3000台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将人形机器人带入实际生产场景。

除此之外,我们投资了全球第一个上市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09880.HK),在今年,我们将看到他们的机器人应用于制造、物流等环节,辅助人工劳动,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在智能驾驶领域,也发生了显著进展,如大家都熟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2024年12月最后一周,Waymo的Robotaxi接单量已经达到了每周20万单,在旧金山市区的接单量已接近或可能超过了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平台Uber。这标志着一个重大的分水岭,也让我们可以去憧憬,未来几年后,路上的出租车很可能都不再是由人类驾驶,而是完全由AI驾驶。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正在迎接史无前例的科技大浪潮。

然而,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过去一年,各种媒体都在形容我们创投圈的生态,困难重重。

首先是募资难,很多基金自身都无法募到资金,那怎么去投资、去支持创新者呢?

其次,不仅募资难,退出更难。由于政策原因,企业IPO的机会在减少。去年,行业内有些机构开始对创始人发起回购诉讼,要求创始人用个人资产偿还投资款,不论公司经营好坏,都强行要求退出。

还有,很多人说如今的投资人都躺平了。所以,去年我一方面内心很激动,另一方面对这个行业涌起了深深的不解:创投行业到底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前行?

‍02/

助力中国科技创新

十年前,我在一家历史悠久的硅谷顶级风险投资基金工作。它投资了谷歌、亚马逊等很多改变人类科技进程的伟大企业。

我看到美国的风险投资对这个国家创新的巨大影响力。我查了一些数据,每年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有一半在发展初期受益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虽然在美国只有5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美国股票市场,其支持的企业约占美国股票总市值的77%,占授予专利总数的81%,占美国企业全部研发支出的92%。

这显示了风险投资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的重要支持。

我当时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充满信心,尤其有一点: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师群体。每年,中国有470万人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我记得在拜访另外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部部长时,他曾告诉我,他们国家的STEM人才不超过5万,这还不到中国一家科技大厂工程师的人数。

我们不仅拥有如此庞大的人才基础,还有宝贵的创业家精神。

十年前,当我加入关注于投资中国的启明创投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希望通过投资的方式加入到中国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尽我所能为中国的科技突破贡献绵薄之力,哪怕只添一块小砖头、一块小瓦片。这就是十年前我坚定扎根于中国发展的初心。

03/

科技投资人的X轴和Y轴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这十年来的收获和体会。

X轴:认知

首先,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关于投资,我最深刻的认知是“预判趋势,提前布局”。如果要简化一下,在启明创投被称为“快半步”的投资方法论。

先说前四个字:预判趋势。

如何预判趋势呢?我是个重度的历史爱好者,尤其是科技史。只要有相关书籍,我都会去读。马克·吐温的一句话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我的感受:“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从工业革命以来,新的科技浪潮层出不穷,每一波科技浪潮都各不相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不同,但它们的底层发展模式是相似的。

最重要的有两点:

第一,技术突破点。技术突破点之前,可能是20年甚至50年的探索,进行各种方向的发散性尝试。这时,企业家和投资人并不是主导力量,主要是大学里的前沿实验室和国家的研究机构在进行相关探索。某一天,技术会突然迎来一个突破性进展,用混沌的话来说,某个关键要素发生了十倍速变化。这就是技术突破点到来的标志。

第二,市场引爆点。技术突破点出现之后的2年到4年,通常会出现市场引爆点。市场引爆点往往是一个群体现象。当该技术迎来一些初步落地尝试后,某个产品或应用的推出,能让全社会,包括行业外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个技术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价值。了解了这个发展规律,我们就可以提前预判趋势的变化。

那如何布局呢?投资圈有句话:最卓越的投资,通常是非共识的投资。最伟大的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都是非共识的。

如何在科技领域做非共识的投资呢?这并不容易,因为科技领域有很多客观的评判标准。比如,AI模型到底是否更智能了,都能客观的量化。

所以在科技领域的非共识投资,实际上是在市场共识形成之前,就提前进行布局。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投资原则:预判趋势后,在大浪潮被所有人认识到之前,就进行布局。所以,布局应当发生在技术突破点之后、市场引爆点之前。

举个例子,AI 1.0时代的深度学习。当时,在硅谷,我见证了2012年斯坦福团队的AlexNet带来的技术突破,让图像识别的准确度,从过去每年提升不到1%,一夜之间超过了人类图像识别的准确度,让AI图像识别取得了质的突破。

那一刻,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倍速的变化。之后,我们开始布局,投资了后来中国最好的语音识别公司云知声,全球最早一批探索人形机器人的优必选,优必选2023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我们还投资了中国最早做L4级别无人驾驶的文远知行(NASDAQ:WRD),他们于2024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首家全自动无人驾驶的上市公司。

其实,真正的市场引爆点出现在2016年3月。电视直播了AlphaGo与人类围棋圣手李世石的对决,并最终取得了4:1的胜利。围棋被认为是人类最复杂的游戏,李世石的失败意味着人类最后的“遮羞布”被AI揭掉。AlphaGo战胜李世石,引爆了AI 1.0的浪潮。但我们是在这之前完成了很多的AI投资布局。

近两年AI 2.0大模型浪潮席卷而来。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ChatGPT,那时起“大模型”这个概念开始深入人心,ChatGPT在40天内获得了1亿全球用户。对比之前,电话获得全球1亿用户用了75年,手机用了16年,互联网用了7年,但ChatGPT只用了不到40天。

其实,我们在2021年年底就已经完成了对中国第一个商业化大模型企业——智谱AI的投资。那时,几乎没人听过“大模型”这个词,但我们凭借这个认知方法论,去识别技术突破点,并发现了这个领域的公司。

在那个时间点,我们还投资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教授创立的行业垂直大模型企业衔远科技,以及蚂蚁金服原首席AI科学家漆远博士主导的可信大模型公司INF无限光年。后来,我们又投资了阶跃星辰,以及多模态模型公司生数科技等等。所有这些投资,都是通过同样的认知方法论去指导的。

在创投领域,一直以来最大的心魔——羊群效应与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大家看到有些市场很热闹就会担心错过,看到别人都在投资就一定要参与。其实,很多昏招都是被这种FOMO驱动的。所以,我认为,只有当你拥有了自己的认知框架,才能抵御这种心魔。

Y轴:理念

“预判趋势,提前布局”听起来可能风险有些大,因为我们要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当市场没有共识时,你能看到机会并敢于布局,这背后如何建立信心?我认为,这要回到我们的初心——理念。

如果只有方法和技巧,没有理念,你的认知再清晰也没有用,一定要理念为先。

当初,我之所以选择做科技投资人,就是因为我想用投资的方式推动中国科技创新,这是我心中一直秉持的理念。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理念,我才能不断优化和践行这八个字:“预判趋势,提前布局”。

如果没有这个理念,即使我得出了这样的认知框架,实际投资过程中也难以果断出手。

我把我的认知和理念比作X轴和Y轴。

X轴代表的是认知——“预判趋势,提前布局”,它像一张航海图,提醒你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洋流,帮助你规避航行风险、选择准确的航路。而Y轴,则代表理念,它像一颗启明星,指引着你前进。认知是理念的彰显,理念是认知的航标。

我特别喜欢“connect the dots”(把生命中不同的点连成线)这句话,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连接这些点。

但这些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的,有时你需要安静下来,真正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才能发现这些信号,才能找到内心的使命和召唤。

来源 | 混沌学园

(转自:启明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