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湖北襄阳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米芾是个奇才,工书善画,除了自称“集古字”的“臣书刷字”书法外,他还独创的以点代线、水墨淋漓的“米家山水”画风,也大异前贤。
米芾的印章原作,现在我们已无从得见,从他遗留的书画作品中,大抵还能找出一些当时刻凿的影子。
米姓之印
楚国米芾
如“米姓之印”、“楚国米芾”等,这些印,大小不一,多是细边细文的朱文印。
读书堂记
如苏轼用印“读书堂记”,可以看出前者雕镌较为粗糙,后者相对来说要精工了许多从这一点看,说上述印出自米芾自己之手,应该是较为可信的。
米芇刻印,对刀法如何理解,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对印文及印式的要求,却透露出了无数信息。故其所作,多取细朱文印式。运刀以光洁细腻为尚,所刻线条,圆润中略含苍拙,骨肉停匀,风姿散朗。虽偶有不甚贴切的文字搭配,
米芾之印
如“米芾之印",“米”、“之"、“印”三字参古玺金文错落之态,“印”字却依汉蔡印篆横平竖直之势,但在用刀上,四字却能统筹兼顾,和谐统一。印内文字线条越细,则对刀法的要求越高,因此,偶尔操刀的米芾,所刻之印相比技艺高超的印工之作略显拙劣,就不足为奇了。从上述几印看,米芾所作基本已体现了用刀的稳准,但在精确度上,似乎还有所欠缺。
米芾
比如“米芾”一印,两字结构单纯,形体并列,应该刻得极其匀净对称才是,但此印“米”字四点弧形大小微有不同,“芾”字转折更是方圆轻重各不相似,这与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印工所作截然有异。
米黻之印
“米黻之印”,仿效的是九叠文印式,照理说应该排叠紧密,与线之间的间距相等,指向一致。但此印“米”字数横略有鼓,“印”字下面排叠过于拘谨,显得不够妥帖,当是在运刀过程中未能控制用力轻重所造成的。
米芾之印
“米芾之印”是一方鸟虫篆风格的白文作品,刀法参照汉玉即的刻法,起刀轻柔,顺势圆转。汉玉印这类线条大多饱满圆润,凝静匀和,而米芾所刻却在圆转中带有方折之象,时见刀锋出没,显得较为朴拙生硬。
米芾为后世印人提供了可资借整的标准,成为后来圆朱文印式的滥觞,这才是功在千秋、影响深远的真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