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消费日报网讯 (记者 卢岳)排队近两年,扬州天富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富龙”)IPO迎来上会机会。4月16日,上交所公告,定于4月23日审核天富龙首发事项。
天富龙上交所主板IPO于2023年6月9日获得受理,当年7月7日进入问询阶段,先后经历两轮问询。本次IPO天富龙拟募集资金7.9亿元,较此前公布的10.9亿元减少3亿元,取消的是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在监管层防止IPO企业上市圈钱的背景下,天富龙主动砍掉补流项目,或是为了避免被外界质疑上市动机。
近两年,天富龙的净利润均超过4亿元,但公司利润对税收优惠依赖明显,占比超过三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实控人在IPO前通过“先分红后出售”的操作,套现了5亿多元。
税收优惠占利润比重超三成
招股书显示:天富龙是一家专业从事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差别化复合纤维和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两大系列产品,两者各占营收的比重分六成、三成。
2022年至2024年,天富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76亿元、33.36亿元和38.4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是3.58亿元、4.31亿元、4.54亿元。同期,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62%、3.52%、3.55%。
从招股书来看,天富龙对税收优惠的依赖较为明显,报告期内公司获得的所得税优惠金额分别为5179.40万元、6133.36万元和6748.98万元,分别占当期利润总额的13.29%、13.21%和 13.83%。
如果加上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金额,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 1.14亿元、1.27亿元和 1.67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29.34%、27.37%和34.23%。
也就是说,天富龙三成利润是靠政策输血,若未来政策调整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失效,则可能直接导致公司的净利润缩水30%。
天富龙自身也意识到了依赖政府补助的隐患,其在招股书上表示,若未来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若未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未能持续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将对公司的收益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报告期内,天富龙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8.86%、18.31%和16.50%。值得一提的是,天富龙的核心产品之一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毛利率分别为36.15%、31.86%和30.39%,远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以同行优彩资源为例,2023年其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毛利率仅为9.9%,天富龙是优彩资源的三倍。
天富龙在招股书中称,这是“技术优势”和“汽车内饰领域高定价”的结果,但问题在于纤维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为何天富龙却能独享暴利?
天富龙的毛利率异常现象也引起监管关注,在对二轮问询回复中,天富龙解释称,报告期内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毛利率较优彩资源分别高22.77%、22.67%和23.36%,毛利率差异源于公司汽车内饰领域收入占比较高且主要面向主流车型的汽车内饰件制造商,销售单价更高。
天富龙还进一步给出的理由则是:毛利率差异其实主要来自直接材料单位成本差异,公司拥有能实现以较低成本原材料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合格产品的技术优势,有效控制产品成本。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是由泡料等废弃PET聚酯经过再生工艺制成的聚酯纤维。2021年至2024 年1-6月,天富龙再生PET原料采购单价分别为1974.09元/吨、1894.52元/吨、2410.63元/吨和2699.33元/吨,而优彩资源2020年至2022年1-6 月再生 PET 原料采购单价分别为2976.29元/吨、2793.21元/吨和2153.61元/吨。
以2021年为例,天富龙的再生PET原料采购单价比优彩资源低了一千元,生产工艺相近,为何差距会有如此之大?天富龙在二轮问询回复称,主要源于泡料采购价格差异,是双方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主要来源,公司泡料采购以价格较低的氨纶涤纶复合类泡料为主。
不过,天富龙的毛利率虽高,但是公司的存货规模增长态势明显。2022年至2024年,天富龙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3.98亿元、4.09亿元、6.6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12.34%、11.71%和17.05%,各期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63次、6.71次和5.96次。
天富龙虽然称公司产品有竞争力,但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的存货规模呈现增长之势,且周转率下跌。
《消费日报》记者就此向天富龙发去采访提纲,但截止发稿时,公司未对此作出回应。
实控人IPO前套现超5亿元
天富龙控制权较为集中,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
招股书显示,朱大庆、陈慧夫妇合计持有天富龙79.3%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朱大庆、陈慧夫妇与朱大庆兄长之子朱兴荣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公司14.6%的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93.9%。
另外,天富龙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全部董事由朱大庆、陈慧提名。
2020年12月,天富龙曾以2.43亿元收购朱大庆、陈慧夫妇控制的另一家企业——威英化纤100%的股权。而在收购前的10月,威英化纤公司作出分红决议,分红金额为3亿元。通过这种“先分红后出售”的交易安排,实控人朱大庆夫妇共计获得5.43亿元资金。
2023年,威英化纤营业收入为24.99亿元,利润总额为2.23亿元,占天富龙当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利润的比例分别为74.90%、47.94%。
对于此次收购,有观点认为完全是为了天富龙冲刺IPO而设定。这次的交易,由实控人左手倒右手,是否涉嫌向实控人家族输送利益?是否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对此,本报记者向天富龙发去采访提纲,但截止发稿时,公司未作出回复。
此外, 2021年天富龙公司收购通过富威尔、天富龙科技等公司少数股权,直接增厚净利润超1亿元,天富龙通过并购“拼凑”业绩满足上市门槛的动作较为明显。
本次IPO,天富龙原计划募资10.9亿元,后调整为7.9亿元,主要是砍掉了3亿元补流项目。实际上,截止去年底公司货币资金余额7.6亿元,与募资规模相当,公司并不差钱。
据披露,此次7.9亿募资全部用于年产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IPO募投项目中,有5.8亿用于募投项目“年产17万吨低熔点纤维”,该项目达产后总产能将增长近30%。
然而,当前低熔点纤维销量波动较大,如2022年销量下降23%,公司如何消化新增产能?尤其是若未来下游汽车、纺织需求萎缩,扩产计划是否脱离市场需求?值得关注。
另外,天富龙在税务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曾多次受到行政处罚,据报道,报告期内天富龙集团受到5次行政处罚,其中,2020年天富龙科技曾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被处罚23.75万元。这些处罚背后,显示其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这些问题与财务合规、盈利问题、IPO募资等叠加在一起,无疑给天富龙能否建立长期资本市场的信任提出了巨大考验。
对天富龙IPO情况,我们将进一步关注。
(责任编辑:韩艺嘉)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