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海」到「入局」,在杭州为企业全球化找到新解法

来源:36氪

2025年钱塘出海生态研讨活动火热举办。

从《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球,到《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出海,到DeepSeek震撼全球科技界,中国“硬实力”与“软叙事”出海再上新高峰。

2025年国际格局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扬帆出海之路机遇更多,挑战也更大,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真正实现从“出海”到“入局”的跨越?

在这一背景下,2月25日,“2025年钱塘出海生态研讨活动”在杭州钱塘区举行。研讨活动由钱塘区商务局和杭州钱塘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杭州江海之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企国际服务中心承办,聚焦出海最新趋势、产业政策解读、企业出海痛点等关键议题,特邀商务部专家、迪拜商会与IFZA自贸区代表进行主题宣讲,50余家出海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在现场进行深入互动交流。

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区政府党组成员李俊介绍了钱塘新区的战略定位与区位优势。她表示,作为钱塘新区重要组成部分,中企国际服务中心以“汇聚全球服务商,助力企业全球化”为目标,打造“1+2+N”双向投资一站式出海服务平台,通过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搭建“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两大功能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汇聚“专业服务+产业服务”构成的多家服务机构,全链条一站式赋能企业全球化发展。

把握出海新挑战

与海外共创新未来

从全球格局来看,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多边规则体系变化、AI等高科技竞争白热化,也在持续对世界各国带来新的挑战。

企业在制定出海战略之前,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把握国际整体局势与主要风险点。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 霍建国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基于过去长期从事经贸管理及政策研究工作,以及在国际关系互动中的外贸谈判和多边合作经验,在研讨会上谈到,不论是基于国际关系的“被动出海”,还是企业出于自身需要“主动出海”,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答题”。

霍建国表示,当下企业们海外投资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包括地域政治矛盾的冲突日益加剧、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潜在挑战、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增加货物贸易难度,以及高标准国际规则对投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对外投资已经成为中企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从贸易走向投资符合企业发展内在需求,另一方面,投资也是缓解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霍建国特别提醒,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中企海外投资要想顺利开展,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模式,例如创立合资公司,依托本地合作伙伴构建利益共同体。其次,在进入不同国家和地区之前,注重市场环境调研、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必要时候依靠专业出海机构提供帮助。

新旧市场的交替,也是近年来出海格局的一大变化。“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的贸易出口与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使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取代传统的欧美地区,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目的地。

中东就是目前备受中国企业关注的热门地区,尤其是在阿联酋、沙特等国家。

迪拜商会驻上海办公室负责人 卓佳梦

迪拜商会驻上海办公室负责人卓佳梦介绍了迪拜的市场环境与投资优势。迪拜是进入中东、亚洲和非洲的门户,在货物贸易、交通运输和金融等领域的连通性位居全球前列,加上良好的税收政策,日益完善的资本市场与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吸引越来越多外国直接投资(FDI)。紧密、稳健、可持续发展的中阿关系,也为中国企业投资迪拜提供了良好基础。

卓佳梦介绍,截至目前,超过1.5万家中国企业在阿联酋设立公司实体。迪拜商会作为迪拜“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平台,已经在全球设立35个国际办公室,致力于通过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中国企业在中东、乃至全球投资发展,进一步促进迪拜成为最具国际化的商业中心。

IFZA中国区代表杜晶

IFZA中国区代表杜晶也提到,多元开放的自贸区生态,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使迪拜成为华人出海的第一站。IFZA中国区代表杜晶介绍,IFZA(迪拜国际自由贸易区)作为迪拜政府设立的自由贸易区,以其便捷的注册流程、优惠的税收政策、多样的经营形式等条件,吸引众多国际投资者的青睐。

仅2024年,就有近2万家企业在IFZA注册落地,占阿联酋全国近四成,其中有超过1000家中国企业,涉及投资贸易、物流供应链和IT咨询。杜晶特别提到,中小企业对阿联酋GDP贡献超过一半,占到新注册企业90%以上,在IFZA也有很高占比。

出海痛点难解

专业机构保驾护航

出海过程中,由于不同市场的政策法规、商业条件与市场特点差异巨大,企业靠自己摸索费时费力且容易走弯路,因此借力专业服务机构,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出海选择。

研讨活动上,多家出海专业服务机构,也分别从跨境金融结算、物流运输、法律合规、人才建设、数字化转型、信息通信等角度,分析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并基于自身业务分享出海经验。

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海外商务总监 谢云

例如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中东工程市场准入条件和经验分享”为主题,介绍了公司从“借船出海”、近海试航,到联合共创、“抱团出海”的几大出海阶段。通过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耕中东地区,公司协同国内生态能力,并平移至中东、东非和东南亚地区,创新探索融资保理、买方信贷等运作模式,实现了在沙特、阿联酋等国的多元化、专业化和本地化发展,建立起覆盖通信传统、数字基建业务与电力/新能源的业务能力。

企业从出海到全球化转型的过程中,搭建海外人才梯队、打造“全球化雇主品牌”愈发重要。而摆在出海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受到用工法律、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影响,不同地区当地求职者对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路径、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期望,经常可能与企业品牌价值观产生冲突。

围绕海外人才策略,领英与云生集团分别分享了各自在海外人才招聘、海外用工合规、品牌营销和技能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实战经验,帮助中国企业打造人力资源的多维全球化能力。

领英中国区人才解决方案新业务拓展部总经理 张飞 

领英聚焦海外人才精准招聘、全球化雇主品牌营销及跨境客户开发,通过数字化人才解决方案构建跨文化人才供应链。

云生集团出海业务负责人 汪鸿雁 

云生集团则持续深耕海外用工合规管理、跨境人员派遣落地及属地化人员的选育用留,以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护航企业全球化布局,共同赋能中国企业在人才战略层面实现真正的全球化跨越。

企业在出海前需要快速梳理海外目标市场的整体面貌,辨识投资和市场进入的风险要点,从而降低企业出海战略规划的成本和风险。而大数据技术、AI能力等数字化工具能够更加高效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态发展总监  李雪辉

博彦科技作为一家全球化的IT咨询、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目前已在全球13个国家设有80余家分支机构、研发基地或交付中心。博彦科技自1995年成立以来,便以国际化的视野布局全球市场版图,并于2000年开启全球化战略。博彦科技具备全球范围的多语种、跨区域的交付能力和灵活多样的交付模式。经过20余年的出海征程,博彦科技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精准洞悉海外市场机会及当地政策,帮助企业明确出海路径以及策略,真正实现海外业务长足发展。

中企国际服务中心的建设,正是钱塘建投集团响应国家“双循环”战略、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落子,未来三年将聚力打造“中企国际港”,通过智库研究、案例沉淀、品牌活动,输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出海方法论;聚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钱塘优势产业,深度链接海外园区、商协会及国际展会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出海”,助力中外企业迈向生态共赢。

李俊在最后总结致辞中对活动的顺利举办与嘉宾的精彩发言表示高度赞赏,并邀请各位企业家在钱塘找到商机、共谋合作,对中企国际服务中心以本次活动为起点,加快建设成为“企业一站式出海服务平台”表示期许。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