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解读|云和AI两翼齐飞 铸就新质生产力增长极

内容摘要3月25日,中国电信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中国电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1%,天翼云收入达1,139亿元,同比增长17.1%,延续了强劲增长势头;而人工智能业务增速尤为亮眼,智能收入达89亿元,同比增长195.7%。在数字

3月25日,中国电信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中国电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1%,天翼云收入达1,139亿元,同比增长17.1%,延续了强劲增长势头;而人工智能业务增速尤为亮眼,智能收入达89亿元,同比增长195.7%。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中国电信交出了一份“硬核”成绩单。

中国电信以“云改数转”战略为轴心,锚定“国云+AI”双引擎驱动,在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上开辟出一条“技术驱动、安全护航、价值共生”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从农业上云到工业智能,从算力网络到量子加密,中国电信以“国家队”的担当与“创新者”的锐气,将数字技术深嵌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随着2024年财报揭幕,市场不仅期待其收入与利润的稳健增长,更关注其如何以云智双翼,托举千行百业向“数”而行,为数字经济时代书写更多中国电信方案。

“将推动数智化应用深度融入行业生产场景,重点打造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20个行业智能体。”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中提到。回顾过往,中国电信在人工智能持续投入和创新,从行业大模型到AI智能体,从行业应用到开源共享,逐步构建了以“科技创新”为底色的AI发展模式。

中国电信的AI战略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以“重构生产关系”为内核,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生态,通过深入开展“AI+”,以“星辰”为品牌,完成了“1+1+1+M+N”人工智能总体布局,其“网+云+AI+应用”的融合架构已渗透至农业、医疗、交通等20余个垂直领域,形成全栈式解决方案。

“新农人”用AI描绘智慧农业的“诗和远方”。“这边我们有1.2万亩的耕地,只有我们3个人在管理,棉花亩均产量在450公斤。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的鹰眼系统,可以对整片土地的情况,包括作物长势进行监测,通过我们的墒情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我们现在很少有体力劳动了,基本上就是做数据分析和计划,有点像那个‘种田游戏’。”新疆慧尔农业玛纳斯分公司项目运维员秦云鹏说道。在新疆阿克苏,中国电信联合农业农村部打造了全国首个“AI+智慧棉田”示范基地。通过部署5G专网、物联网传感器及农业大模型,系统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病虫害数据,结合气象预测生成精准灌溉方案。

“AI医生助手”重新定义医疗普惠。悬崖之上的小村庄,通了“信息天路”后,又有了一番新景象。中国电信上线基于5G网络的远程医疗及问诊系统,让村民不下悬崖就能享受省州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在四川凉山州,中国电信与华西医院共建的“5G+AI远程医疗平台”,解决了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短缺难题。平台搭载CT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可30秒内完成肺结节筛查。

轻量化数字孪生+AI,让降本增效看得见。在天津港,中国电信基于天翼云与AI视觉技术,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构建了全要素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实时仿真与智能调度,港口装卸效率提升30%,年减少碳排放超2万吨……

目前,中国电信面向工业、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推出32个行业大模型,赋能370个to B项目,公司七大战新业务收入增速连续三年超20%,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过去的一年,人工智能升级演进速度明显加快,催生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重塑传统业务发展模式,也引发了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推动了云和网的融合,并对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激烈竞争和发展机遇,中国电信选择“重仓”核心技术攻坚,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AI人才培养等措施,构筑起了一道自主可控的技术护城河。

技术突破,从“并跑”到“领跑”。在智算‌云领域,构建了领先的“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能力,提供极致的算力调度服务、高效的一体化计算加速服务、普惠的一站式智算服务以及繁荣的模型应用生态,层次化推进自有智能算力布局,“息壤”已接入40家算力合作伙伴各类智能算力合计23EFlops,天翼云全面升级产品及生态矩阵,迈入智能云的新发展阶段。

在量子科技领域,构建了涵盖量子密钥分发网(QKD)、量子密钥资源池和量子密钥管理平台的“一网一池一平台”,积极推进15个重点城市量子城域网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构建“DICT+量子”产品体系,打造了一批应用示范,量子密话密信用户规模突破百万。在生态合作方面,联合24家单位组建量子通信创新联合体,收购科大国盾量子股权,积极推动量子产业集聚发展。

‌6G预研方面,中国电信也走在最前沿,早在2019年,中国电信便开始部署6G技术研发,研究方向主要是以毫米波为主频,太赫兹为次频的6G技术。面向6G标准,中国电信在6G网络架构、星地融合、近域网络、无线智能化、通感一体、全频谱融合、RIS等方向开展了体系化研究。牵头“6G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国家项目,体系化提出了“三层四面”网络服务框架和数据驱动分布自治的新型网络架构等。

‌产学研协同,打造创新共同体。‌中国电信与清华大学共建“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攻克AI算力调度关键技术;与华为联合发布“云网智能体”,实现网络故障自愈率超90%;其“科创投资生态圈”已孵化中电信AI科技、辰安科技等多家独角兽企业。

在AI深度赋能的背景下,中国电信将安全能力融入技术基因,构建“云网内生安全+数据智能防护+AI主动免疫”三位一体体系,实现从“边界防护”到“全链可信”的跨越。

量子加密守护数据安全生命线。作为中国电信战略性新兴业务之一的量子技术,如今也被灵活运用,以其独特的加密原理,守护隐私不受泄露。此外,中国电信牵头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面向运营商云网业务的融合量子密钥分发的密码系统研究和应用示范”,申请专利92项、申请知识产权150项,获批量子SIM卡、量子密码机等12项商密证书,灵活打造多重产品构成的量子安全体系。

云网融合,赋能安全产品。在云技术领域,中国电信在行业内开创性建成云网安全中台,打造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安全能力池,提供丰富多样、可灵活编排的安全原子能力,实现云网安全风险的“可测、可知、可防、可控”。据了解,中国电信搭建了国内唯一有全网覆盖和全球触达能力的网络攻击防护平台“云堤”,守护数据安全,其云堤·抗D产品入围了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3年版)》。

当全球科技竞争进入“大模型时代”,中国电信以“国云为基、AI为翼、安全为盾”的战略定力,走出了一条兼具社会价值与商业逻辑的创新之路。从财报预期看,其研发投入转化率、安全服务市占率等指标,均印证了科技投入的正向循环。在数字经济的新征程上,中国电信正以“硬核科技”锻造国家竞争力,以“数智服务”普惠亿万民生——这或许正是新质生产力在信息时代的生动注脚。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