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王 欣
3月25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创新天地园,在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工程师刘锐和同事们正在对一台代号为“劳动者3号”的人形机器人进行模拟行走调试。这台机器人此前在“楚才”机器人展览上技惊四座,如今正在攻克负重60公斤情况下直膝行走的行业难题。
刘锐告诉记者,直膝行走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搬运时的稳定性。目前,机器人已能实现直膝行走时负重,团队正在逐步调高重量。公司计划今年内完成机器人在变电站内实景测试,实现变电站场景机器人巡检。
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离不开“电保姆”护航。在该公司12楼核心机房,后勤经理杨钡指着超算平台记录的测试数据说:“这里每一次测试都会产生海量数据,哪怕断电的时间很短,也极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影响研发进度。”
高新技术企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较高,不仅在人形机器人研发领域,在精密仪器加工生产方面,可靠供电更是至关重要。“一次几十毫秒的电压暂降就能造成整条生产线上的产品全部报废。”杨钡透露,贴心的供电服务是该公司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4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全社会用电量达154.64亿千瓦时,约占武汉市总用电量的19%,同比增长14.0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13.08%、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14.20%。高技术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29%,特别是计算机通信行业,用电量增速超过15%。
国网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东湖科学城供电所所长刘文超介绍,供电所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助手,监测园区供电设施是否出现异常电压、重过载、三相不平衡的情况,监测预警准确率达98%以上。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精密仪器对电压波动敏感的特性,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已为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安装兆瓦级储能电压暂降治理装置,帮助企业解决电压暂降治理难题。同时,该公司还推出“一企一策”的电能质量提升方案,打造敏捷高效、稳定可靠、数字智能的卓越供电服务,为“创新种苗”提供更肥沃的成长土壤。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