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 53% 的 AI 投资砸向这个领域 正在悄悄重塑行业未来

内容摘要Alphabet(谷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巨头之一,在 AI 技术重塑世界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不仅通过自有的产品和服务推动 AI 发展,也通过风险投资,赋能初创企业,积极参与全球 AI 创业生态的构建。作者根据 IT 桔子和 Crunchb

Alphabet(谷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巨头之一,在 AI 技术重塑世界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不仅通过自有的产品和服务推动 AI 发展,也通过风险投资,赋能初创企业,积极参与全球 AI 创业生态的构建。

作者根据 IT 桔子和 Crunchbase 的公开数据统计,2014 年以来,Alphabet(谷歌)共对外投资 1586 起,其中 AI 领域 271 起,占比 17.1%。

2022 年以后,AI 领域的投资事件占总投资事件的数量的比例逐年攀升——从 2022 年仅占比 13.1%,到 2024 年的 32%。这种现象的背后既有技术趋势的推动,也反映出 Alphabet(谷歌)资源对 AI 赛道的倾斜。

2015 年,谷歌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组后,变成了由 Alphabet 控股的公司,旗下投资主体呈现「4+1」的投资体系,分别是旗下最活跃的风险投资部门 Google Ventures(GV)、最早从事投资的主体 Google、以投资中后期项目为主的成长型基金Capital G 和 2017 年成立的专投人工智能的基金 Gradient Ventures,在少数情况下 Alphabet 也会亲自开展对外投资。其中,Google Ventures(GV)、Gradient Ventures、Google 是主要的 AI 投资主体,共投资 301 起 AI 事件,占总投资事件数量的 90% 以上。其中,Google Ventures 共投资 AI 领域 119 起,Gradient Ventures 共投资 AI 领域 87 起,Google 共投资 AI 领域 39 起。

从投资轮次分布上可以看出,谷歌在 AI 领域的投资呈现「早期为主,全周期覆盖」的特征。早期投资占比最高,达 51%,其中种子轮投资事件 72 起,占比 27%,A 轮 65 起,占比 24%。

Alphabet(谷歌)旗下不同的投资主体侧重于投资 AI 行业不同的周期。Gradient Ventures 作为 AI 专项基金,聚焦于技术萌芽阶段,通过早期注资锁定 AI 前沿领域,其中种子轮 43 起,A 轮 25 起,占其总投资事件比例 78%,例如对 3D 设计工具 Spline 的种子轮投资、对企业级生成式 AI 平台 Writer 的 A 轮投资,投资金额以千万美元级别为主。CapitalG 作为成长型基金,则聚焦已验证商业模式的 AI 企业,通过中后期注资帮助企业扩大市场规模、优化技术商业化路径,如对 AI 金融信息服务公司 Alpha Sense 的 F 轮投资,助推其从技术产品向成熟商业服务转型。在其 21 起总投资事件中,中后期投资事件有 15 起,占比 71%。

Alphabet(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中,应用层占据绝对主导,超一半(53%)的投资事件集中于 AI 应用层,体现了对技术商业化落地的重视。应用层中以行业应用层为主,涵盖医疗、企业服务、金融、法律等多行业的 AI 解决方案。具体投资情况如下表:

医疗+AI:

Alphabet(谷歌)对医疗领域的 AI 行业应用投资共 22 起,涉及 13 家公司,主要集中在三大场景,分别是临床决策支持(如医学影像协调工具 Viz、心血管 AI 诊断 Ultromics),流程自动化,健康管理(如血糖分析 Signos、帮助神经多样性支持产品 Spectrums AI)。

Alphabet(谷歌)对 AI 精准医疗公司 Owkin、基于 AI 的医学影像协调工具 Viz、AI 自动化放射学报告编写公司 Rad AI 各出手 3 次。

单次投资金额最高的是美国医疗对话 AI 服务商 Abridge,今年 2 月份由 CapitalG 投资 25000 万美元。

企业服务+AI

从公开数据看,Alphabet(谷歌)在企业服务+AI 领域的投资有 13 起,涉及 8 家公司,投资主要聚焦在企业核心痛点场景,即客户服务智能化、商业决策自动化和运维管理精细化三大方向,通过 Gradient Ventures、Google Ventures、CapitalG 三大投资主体的协同运作。

Gradient Ventures 作为早期投资主力,重点关注具备技术潜力的初创公司,2022 年两次投资 Zowie 的种子轮和 A 轮,支持其开发定制化 AI 客服系统,帮助电商企业减少 40% 的人工客服介入率。

Google Ventures 则倾向于中期投资,通过多轮注资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如连续对 UJET 的 B、C、D 轮累计投资 1.56 亿美元,帮助其成长为全球前三的云客服平台。

CapitalG 则聚焦后期整合,连续参与 AlphaSense 的 D、E、F 轮中后期融资,助力其成为金融行业 AI 洞察标杆,服务贝莱德、摩根士丹利等机构。

金融+AI

在金融行业应用领域,Alphabet(谷歌)出手 9 次,投资 5 家公司,其中 Gradient Ventures 以出手 7 次占绝对主导(占比 77.8%),均为种子轮和 A 轮投资,并且在 Spade、Fazeshift、Arva AI 公司的种子轮投资中担任领投方。

Google Ventures 出手 2 次,分别投资金融科技公司 Digits B 轮和 C 轮。

值得一提的是,Alphabet(谷歌)对金融领域的投资集中在 2022 年后,与 AI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爆发期高度吻合,显示谷歌对技术商业化节奏的精准把握。

当 AI 成为基础设施,能快速整合技术、数据和场景的公司,将掌握未来商业的钥匙。从医疗 AI 的精准诊断到金融科技的智能风控,从企业服务的效率革命到自动驾驶的场景落地,Alphabet(谷歌)的 AI 投资正在重塑多个行业的底层逻辑——不仅改变企业运营方式,更在悄然重构行业竞争规则。

Alphabet(谷歌)投出过多家独角兽和上市公司,下面选取部分案例进行展示:

Anthropic:以安全为核心理念的 AI 独角兽崛起之路

Anthropic 成立于 2021 年,由 OpenAI 前核心成员 Dario Amodei 等人创立,是一家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研发的初创公司。其核心产品为 Claude 系列大语言模型,强调「可解释性」与「安全性」,旨在构建符合人类价值观的 AI 系统。Anthropic 通过「宪法式 AI」(Constitutional AI)技术框架,将伦理规则嵌入模型训练过程,使其在内容生成、逻辑推理等任务中主动规避偏见与有害输出。这一技术差异化使其在生成式 AI 赛道中迅速崭露头角,成为 OpenAI 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

Anthropic 自成立以来,经历 14 轮融资,累计融资额突破 130 亿美元,融资历程呈现高频、大额的特点,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头部 AI 企业的狂热追逐:

2021-2022 年:A 轮(1.24 亿美元)与 B 轮(5.8 亿美元)由新兴风投 Center for Emerging Risk Research 主导,资金主要用于技术验证与团队扩张。

2023 年:全年完成 6 轮融资,总额超 16 亿美元。C 轮引入谷歌、Spark Capital 等巨头,战略投资方如亚马逊、SK Telecom 的加入,标志着 Anthropic 从纯技术研发转向商业化落地。

2024-2025 年:D 轮(数亿美元)与 E 轮(35 亿美元)进一步吸纳高通、思科等产业资本,光速创投领投的 20 亿美元战略投资及谷歌追加的 10 亿美元注资,为其全球市场拓展与算力储备提供弹药。

Alphabet(谷歌)对 Anthropic 的投资是谷歌多元化其 AI 业务、与微软、meta、亚马逊等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抗衡的一部分,对 Anthropic 出手 4 次,累计投资超 30 亿美元:

2023 年 2 月,谷歌 Google 独家投资 3 亿美元;

2023 年 5 月,由 Spark Capital 领投,谷歌 Google 等多家公司跟投 C 轮,总投资 4.5 亿美元;

2023 年 10 月,CapitalG 战略投资 20 亿美元;

2025 年 1 月,谷歌 Google 战略投资 10 亿美元;

在资本催化下,AI 竞赛已从单点技术突破演变为算力、数据、场景的立体战争,Anthropic 凭借先发优势占据战略高地,但面对 OpenAI 的持续压制与科技巨头自研模型的围剿,能否将伦理护城河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需时间检验。

Harvey:法律 AI 赛道的资本宠儿与垂直颠覆者

Harvey 成立于 2022 年,总部位于美国,是一家专注于法律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服务商。其核心产品为 AI 法律助手,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帮助律师自动生成法律文件、检索案例、起草合同,并支持多轮对话优化输出结果。与通用型 AI 工具不同,Harvey 深度集成法律行业知识库与判例数据库,结合 GPT-4 等大模型技术,实现「零代码」操作体验——律师仅需用日常语言描述需求(如「起草一份加州房产买卖协议模板」),系统即可生成符合法律规范的可交付成果,准确率声称达 95% 以上。目前服务已覆盖合同审查、诉讼文书准备、合规咨询等场景,客户包括美国 50 强律所中的 12 家及企业法务部门。

Harvey 成立三年内完成 5 轮融资,累计吸金超 4.5 亿美元:

2022 年 11 月,获 500 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投资方有 Open AI、Elad Gil、Convivtion Partners;

2023 年 5 月,获 2000 万美元的 A 轮投资,红杉资本领投,Open AI、Elad Gil 继续跟投;

2023 年 12 月,获 8000 万美元的 B 轮投资,投资方包括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KPCB 全球)、红杉资本、OpenAI。

2024 年 7 月,完成 1 亿美元 C 轮融资,Google Ventures(GV)领投,OpenAI、KPCB 全球、红杉资本跟投。投后估值 15 亿美元,晋升成为独角兽。

2025 年 2 月,完成 3 亿美元 D 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Conviction Partners、Google Ventures(GV)、KPCB 全球、Coatue Management、REV、EladGil 及 OpenAI Startup Fund 参与投资。

OpenAI 与 Google Ventures(GV)对 Harvey 的连续加注,堪称生成式 AI 投资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两家本在通用大模型领域激烈交锋的巨头,竟罕见地在垂直赛道形成「资本同盟」,背后折射出法律 AI 的战略价值与资源争夺逻辑。

OpenAI 与 Google 的竞相投资,本质上是对「法律 AI 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权」的争夺。当巨头们意识到通用模型难以通吃所有行业时,通过资本控制垂类头部玩家,便成为构建生态护城河的最短路径。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选择「站队」或许意味着丧失独立性,但拒绝巨头橄榄枝,则可能在新一轮算力竞赛中窒息而亡。Harvey 的抉择,或许正在重定义 AI 创业的生存法则。

出门问问:生成式 AI 赛道中的商业化突围困境

出门问问(Mobvoi)成立于 2012 年,由前谷歌科学家李志飞创立,定位为以生成式 AI 与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其核心产品包括自研大模型「序列猴子」、AI 配音助手「魔音工坊」(海外版 DupDub)、数字人分身「奇妙元」等,覆盖内容创作、企业服务与智能硬件三大领域。公司早期以智能手表 TicWatch 切入消费电子市场,后转型押注 AIGC,致力于构建「一站式内容创作平台」。

出门问问的融资历程呈现阶段性的特点。2013-2015 年间,出门问问融资节奏快,相继获得红杉中国、真格基金、SIG 海纳亚洲等机构的天使轮、A 轮、A+轮、B 轮等 4 轮投资;2015 年 10 月,获得 Google 谷歌 4000 万美元的 C 轮投资;

2015-2019 年,这段时间出门问问以两年获得一次融资的频率发展,2017 年获大众汽车 1.4 亿美元的 D 轮投资,2019 年 9 月获得 Google 谷歌 1687 万美元的 D+轮投资;

接下来的 2019-2024 年长达 5 年的时间里,出门问问未获新融资。

直到 2024 年 4 月 24 日,出门问问以「港股 AIGC 第一股」身份 IPO,募资 2.67 亿港元。但上市后股价迅速破发,跌幅超 90%,市值缩水至不足 6 亿港元,基石投资者浮亏超九成。

IPO 前,谷歌持有出门问问股份 13.36%,作为出门问问的大股东,平均持股成本较 IPO 发行价相比,略有浮盈。

前不久,出门问问交出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份年报,显示全年亏损 7.22 亿元。出门问问未来如何扭亏为盈,有待持续关注。

注:文/英贤,文章来源:IT桔子(公众号ID:itjuzi52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