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 诗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赔本生意”。
为什么要投入巨资建造一个抽水蓄能电站,结果它自己还要消耗电力?
带着这样的疑问,科技日报记者4月17日走进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寻找答案。
豫北大地,巍巍太行间,在新乡市辉县薄壁镇大王庙以上2400米的峪河上,工程师们“掏空”山体建造了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包括宽39.5米的“地下宫殿”(厂房)、落差超590米的“水电梯”(竖井)、总长2395.03米的“能量网络”(输水隧道)。
国网新源宝泉公司运行部副主任康晓义告诉记者,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厂房等组成。它就像一个“电力搬运工”,当夜深人静、用电量少的时候,便会启动“囤货模式”,把山脚水库的水抽到山顶水库,将多余电能变成“水的势能”储存起来;等到白天用电高峰,再把山顶的水放下来发电。
上水库镶嵌于葱郁群山环抱之中,下水库静卧山谷深处。水,为啥能往高处流?
“靠的是4台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每一套设备既能当电动水泵抽水,又能当水轮发电机发电。”康晓义说。
抽水蓄能电站不仅运行模式灵活多变,还能用尽每度电的价值,经济账算得明明白白。
比如,甘肃某风电场曾因夜间无法并网,导致30%风力被白白弃用。配套抽水蓄能电站后,这些绿电全部被“吃干榨净”。
电力负荷在一天之内是不停波动的。抽水蓄能电站就是电网的“能量储蓄罐”,夜间把过剩电力当作“廉价货品”收入囊中,白天又将储存的能量当作“紧俏资源”及时输出。这种“电能—势能—电能”转换,虽然会有20%左右的能量损耗,但通过“储能—发电—备用”,解决了电网调峰这个世界性难题。
此外,当某台大型发电机组突然故障时,抽水蓄能电站还能在3—5分钟内顶上去。2021年郑州暴雨期间,回龙抽水蓄能电站就在电网崩溃时第一个“跳出来”恢复供电。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一年的发电量约为15亿千瓦时,每年可以满足134万户以上家庭用电要求,减少燃煤消耗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9万吨。”康晓义说。
眼下,“十四五”期间河南省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类项目——河南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正酣。这个总投资超百亿的“大家伙”,计划2028年12月首台机组发电。
河南九峰山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经理龙学兵介绍,项目建成后,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每年发电量25.2亿千瓦时,能满足110万户以上家庭年用电要求;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8.85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3000余万棵。
根据规划,到2030年,仅抽水蓄能这一项,我国就要建成相当于12个三峡电站规模的“超级充电宝”(1.2亿千瓦),相当于每年减少1.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每度绿电都将物尽其用。
站在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大坝上远眺,一泓碧水倒映着太行山的雄姿。这个看似“亏本”的工程,实则是保障万家灯火的“定海神针”,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落子。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