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或将成为全球金融史上的分水岭之一。这一天,美元指数(DXY)跌破98,创三年来新低。
与其说美元在贬值,不如说它在“贬信”。这不是一次价格波动,这是一次全球市场正经历一场关于“制度信任”的深度重估。
“恐慌指数”飙升
此次全球资本加速撤离美元资产的导火索,始于4月初美国出台的新一轮关税政策。
从主要股指表现来看,4月1日至1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约6.81%、5.85%和5.87%。
被称为华尔街“恐慌指数”的VIX(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一路飙升,其中4月8日收于52.33点,创下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VIX根据标普500期权定价来衡量未来30天的预期市场波动,该指数的上升意味着美国股市的市场情绪恶化。
美股下挫的同时,美国国债市场持续动荡、美元持续贬值。
4月初至今,美国国债收益率呈现“先升后降”走势。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4月1日的4.17%升至11日的4.49%,随后于17日降至4.34%。美元指数从4月1日的104.2263下降至4月16日的99.2667,创下2022年4月以来新低。
华尔街投行警告称,市场表面之下可能隐藏着系统性风险,特别是类似2020年美债市场动荡时触发危机的“基差交易”策略再度引发担忧。所谓基差交易,是对冲基金通过套利操作,利用国债现货与期货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对冲交易。2020年3月初,该策略集中“爆雷”,成为当年美债市场大幅动荡的重要诱因。
据中金公司估算,当前对冲基金通过基差交易可能积累了1万亿到1.5万亿美元规模的美债现货持仓。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波动可能会促使这类交易大规模平仓。
耶伦于4月14日表示,近期金融市场的反常态势表明,投资者开始质疑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她认为,市场对美国经济政策及核心金融资产安全性“信心流失”的态势,确实令人“深感忧虑”。
当前美国市场情绪极度紧张,而政府对关税政策“朝令夕改”的操作加剧了外界的困惑。
4月1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公开讲话称,美国政府已宣布的关税上调幅度远超预期水平,其带来的经济影响同样可能超出预期,令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面临更棘手局面。他表示,美联储在决定是否调整利率前,将继续观察加征关税及其他经济政策的实际影响。
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炮轰”鲍威尔,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并声称“鲍威尔越早离任越好”。
秩序正在重构
近日,美元指数接连跌破99关口、98关口,全球金融市场为之震动,美元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当美元指数跌向近三年低点,特朗普“既想通过美元贬值利好出口和制造业,又要维持美元的霸主地位”的如意算盘只能落空。
如今,美国正深陷“股债汇”三杀的艰难困境。政策的不确定性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投资者人心惶惶,纷纷选择用脚投票。曾经被视为避风港的美元和美债,如今已摇身一变,沦为风险资产,“抛售一切美元资产”浪潮袭来。
特朗普一手挑起的关税大战,无疑是这场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这场贸易争端不仅严重动摇了海外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导致大量资金如惊弓之鸟般从美国撤离,加速流向瑞郎、日元和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更如同催化剂一般,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
弱美元与特朗普的一系列“有意为之”密不可分。在竞选总统期间,他就多次公开表达过“美元应适度贬值以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观点。而且,美元的适度贬值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好出口和美国制造业,与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目标有着内在的契合点。
但真正让特朗普抓狂不已、甚至连续多日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起猛烈攻击的,却是美债利率的持续上升。
通常,当经济形势混乱、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时,投资者出于避险需求,往往会选择将资金投入美债,从而压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然而,此次美债收益率却逆势走高,这一反常现象引发了市场对美债市场可能“崩盘”的担忧。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美联储前主席耶伦所言:“这表明投资者已经开始回避美元资产,并对作为全球金融体系基石的美国国债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从“石油美元”体系的松动,到如今“去美元化”浪潮的澎湃,美国正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它无力阻止多极货币体系的崛起,世界货币格局正朝着更加多元化、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美国这种战略上的贪婪与短视,最终必将把美元霸权拖入“救美元还是救经济”的死胡同,让美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肆意透支货币信用的同时,还能长久地保住霸权红利。特朗普的“既要也要”终难如愿。
纵深
裁人、内讧、撂挑子……
美国政府陷入三重乱局
美国国务院全面重组计划公布,将大幅裁员;“信号门”持续发酵,国防部内部震荡不断;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说将减少管理该机构的时间,多关注特斯拉……近期,美国联邦政府可谓新闻不断,争议和批评声此起彼伏。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22日宣布美国务院将实施全面重组计划,以精减人员和削减成本。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务院全面重组计划第一阶段将在美国境内削减约15%的员工,撤销132个办事机构,将机构总量从734个减至602个。一些涉及民主人权、多元化、难民等事务的相关机构将被关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关闭负责民事安全、民主和人权事务的副国务卿办公室。此外,全球妇女问题办公室以及多元化与包容性办公室也将被关闭。
此外,虽然目前公布的裁员计划主要集中在美国国内,但不少美国外交界人士仍担心,重组计划的影响预计将波及美国海外使团运作,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关闭海外使团并进行裁员的可能性,这将导致美国外交系统运作陷入混乱。
近期,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信号门”风波持续发酵,国防部内部发生人事“巨震”。日前被免去国防部发言人职务的约翰·尤利奥特说,五角大楼陷入“彻底混乱”。
本届美国政府1月就职以来,五角大楼已有多名将领遭撤换,包括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路透社解读说,白宫察觉到,对抗赫格塞思的人不仅限于五角大楼“核心圈”,而是散布在整个国防部。特朗普21日告诉媒体记者,赫格塞思在国防部“要赶走一大批人”,“他正在这样做”。
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22日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说,从5月开始,他将“大幅”减少管理政府效率部的时间,“将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特斯拉”。他同时表示,未来仍会继续“每周花一两天时间”处理政府事务。马斯克被视为特朗普的亲密盟友,在特朗普政府中领导政府效率部,帮助特朗普大幅削减联邦开支、大规模裁减联邦雇员。但上述措施在美国民众中引发质疑批评,美国各地抗议活动频发。
相关
美联储“褐皮书”:多地前景显著恶化
当地时间4月23日,美联储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褐皮书显示,自上次报告以来,经济活动几乎没有变化,但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在各份报告中普遍存在。仅有五个地区经济活动略有增长,三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基本保持不变,其余四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略有下降。总体而言,休闲和商务旅行均有所下降,一些地区的国际游客数量也有所下降。房屋销售量有所上升,许多地区继续保持低库存水平;净贷款需求持平或略有上升;一些地区的非金融服务需求有所下降。总体而言,运输活动略有增长。制造业表现不一,但三分之二的地区表示制造业活动变化不大或有所下降。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特别是围绕关税的不确定性,多个地区的前景显著恶化。
滥用关税政策违法 又有11州起诉美政府
当地时间4月23日,美国纽约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伊利诺伊州、缅因州、明尼苏达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佛蒙特州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试图阻止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实施,并寻求法院宣布关税政策是非法的。
纽约州总检察长詹姆斯在一份关于诉讼的声明中表示,总统没有权力随心所欲地提高税收,特朗普却在关税政策问题上这样做了。该诉讼认为,美国总统无权任意征收关税。此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指责后者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
中美就关税问题谈判?外交部发言人:假消息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中美没有就关税问题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
有记者问:近来美方不断有消息称,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将会达成协议。你能否证实双方有没有开始谈判?
郭嘉昆说,这些都是假消息。“据我了解,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
郭嘉昆指出,这场关税战是由美方发起的,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对话谈判必须是平等、尊重、互惠的。
据新华社、央视、经济观察报等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