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来了一群“乡村合伙人”

内容摘要    ◎本报记者 雍 黎    “今年果树开花情况怎么样?”前不久,重庆忠县县级科技特派员冉元龙走进忠县绿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柑橘园,向公司负责人董先贵询问果树生长情况。2023年,冉元龙驻点帮扶该企业后,带动果园增产20%并成功创建

    ◎本报记者 雍 黎

    “今年果树开花情况怎么样?”前不久,重庆忠县县级科技特派员冉元龙走进忠县绿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柑橘园,向公司负责人董先贵询问果树生长情况。2023年,冉元龙驻点帮扶该企业后,带动果园增产20%并成功创建绿色示范基地。

    近年来,忠县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采取按需选派人员、严格量化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市、县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对产业振兴的支撑引领作用。目前,忠县共有135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广袤田野间。

    “靶向帮扶”兴产业

    “果桑产业能有今天,全靠罗研究员手把手指导。”官坝镇固国村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刘开平感慨道。刘开平口中的“罗研究员”就是重庆市级科技特派员、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罗太明。他入驻后,针对当地果桑产业痛点,引进“中桑5801”等新品种延长采果期,推广嫁接修剪、病害防控等11项新技术,带动全村桑葚及旅游年综合收入突破50万元。

    这种“靶向帮扶”得益于忠县建立的涉农企业技术需求库。通过系统梳理农业企业关键技术瓶颈,2024年,忠县为21家重点企业精准匹配科技特派员。目前全县形成“国家‘三区’人才+市级专家+县级骨干”三级科技服务体系,41名外聘专家与94名本土人才共同为29个乡镇提供技术培训、产业规划等服务,覆盖柑橘、笋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在汝溪镇紫苏种植基地,忠县湘芝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宣芝正指导农户采收药材。罗宣芝也是一位科技特派员,他通过建设示范种植基地、编发技术手册,带动120户农户总计年增收36万元。像罗宣芝这样的“创业型特派员”在忠县并非个例。重庆红中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红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他将养殖基地沼气无偿供给300多户农户,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超2200万元。

    打破身份界限的用人机制,让科技特派员服务从单一技术指导向全产业链延伸。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研究员谭红军协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破解资金难题,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技专家罗洪成助推“忠县蜂糖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9家企业17个产品通过绿色认证。科技服务正深度融入品牌打造、三产融合等乡村振兴关键环节。

    量化考核激活力

    “这份荣誉激励我继续深耕‘以竹代塑’事业。”2024年获评县级优秀特派员的张磊说。他正与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积极打造全国“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作为忠县森林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张磊通过技术帮扶助力企业开发竹纤维环保餐具,并撰写产业研究报告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他还入选了2024年国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成为全县科技人才成长的标杆。

    据了解,为进一步规范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成效,忠县不断优化科技特派员考核细则,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分解,明确服务时长、技术培训、难题解决、技术引进等多个大类的具体分值。年终,由服务对象、服务区域、县科技局等根据科技特派员工作实际对其年度服务进行量化打分,经综合考评后确定考核等次,在优秀等次推荐、评选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在量化考核制度激励下,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在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县135名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服务5000余次,引进推广新技术152项、新品种145个,解决技术难题212个。

    忠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阎丽表示,近年来,忠县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为基层“把脉问诊”,破解农业产业技术瓶颈,有力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稳产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技术员到“乡村合伙人”,忠县通过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激活人才“一池春水”。数据显示,忠县科技特派员服务覆盖85%以上行政村,为三峡库区特色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