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暴跌 吸奶器却卖爆了?

内容摘要不是一次600块的通乳师请不起,实在是吸奶器更有性价比。构造是电机+吸盘,功能就是把母乳吸出来,如此简单的吸奶器品类却正在爆发式增长,去年品类总销售额超18.7亿,整体保持了较快的环比增长率。美德乐、新安怡等外资品牌虽然强势,但小白熊、波咯

不是一次600块的通乳师请不起,实在是吸奶器更有性价比。

构造是电机+吸盘,功能就是把母乳吸出来,如此简单的吸奶器品类却正在爆发式增长,去年品类总销售额超18.7亿,整体保持了较快的环比增长率。

美德乐、新安怡等外资品牌虽然强势,但小白熊、波咯咯等新锐品牌快速崛起。

为啥生育率连年下降,已经掉到了1.05,但是母婴赛道仍然能跑出这样高速增长的新兴细分品类?是二胎三胎大爆发,还是新一代年轻人热衷于生孩子了?

生育率当然没有反弹,关键在于宝爸宝妈们更乐意为生孩子这件事花钱了。

养育精细化的趋势下,大量新需求被发掘,自然带来了大量新的细分机会。再加上人群虽然规模在减小,客单价却提升得更快,吸奶器品类爆发就成了一种必然。

什么人群正在买爆吸奶器?如此简单的功能为什么打动了他们?对于母婴赛道而言类似的小而美品类还有哪些机会?

职场妈妈

兼顾工作和母爱

吸奶器能爆火,是因为精准切中了职场妈妈这一群体的痛点。

对这些初为人母的职业女性群体来说,生育和职业生涯,哪个都得全情投入,哪个都不忍放下。

上班就奶不得孩子,奶孩子就上不得班,涨奶的刺痛感可能在项目汇报的关键时刻发作,多出来的奶水没办法保存,也只好浪费掉——这种矛盾不仅损耗着身体健康,还制造着没法亲自哺乳的愧疚感。

吸奶器完美解决了这几项问题。

首先是便携,大多数品牌热销的产品重量基本都在500g以内,可以随身携带,使用也方便。有些产品采用肩背式设计,甚至还能解放双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其次是易于保存奶水,绝大多数产品15分钟内就能完成单侧乳汁收集,止逆阀搭配储奶瓶,可以直接用于收集保存,下班带回家热一热就能直接喂养——职场妈妈的工作和哺乳彻底解绑。

甚至使用也很舒适,不同于婴儿直接吮吸的力度不可控,吸奶器的力度要均匀和柔和得多,更不容易产生乳头皴裂等损伤问题,还能有效促进乳汁排空,减少炎症发生率。

吸奶器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成为了工作与育儿的最优公约数。

新一代母亲用真金白银投票,既不做困在哺乳期的囚徒,也不当冷漠的缺席母亲,选择用技术手段重构母职边界,这是它受到欢迎、销售额暴涨的底层逻辑。

高端不吃香

基本款优先

主打基本功能、突出性价比优先,是吸奶器品类的主流,高端产品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从价格带分布来看,700元以内的机型占据了最主要的市场,1200元以上的高端型号虽然市场较为稳固,但占比很低,700到1200元之间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断层。

高端品牌心智优势不突出,是这个品类一大特点。

一个原因是,虽然吸奶器本身是国外传入的,以美德乐、NUK、贝瑞克等为主,均价往往在2000元以上,但这个品类本身高度依赖供应链优势,在国内国货品牌并没有难以突破的技术门槛。

另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对于吸奶器的定位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吸奶”,高端型号主要依靠大电机的吸力,确保乳液排空、减少乳腺相关健康风险,但消费者并没有产生“贵就是好”“动力大就是好”的认知。

对于高端大电机性能的需求,恐怕更多源于国外通乳服务的昂贵,通常单次在200美元以上。在国内,这个价格是单次600元,中小城市可能更低。

对于消费力最高的那部分人群而言,如果能买得起最高端的吸奶器,可能会更有动力选择通乳师。

在这个点上,大主机没有通乳师好用,而且不用“预付费”,为消费者只会为了核心需求掏钱,不会为不可预知的需求提前掏钱。

原本属于中高端型号吸奶器的市场,实际上在国内是被家政服务分流了一部分。

精细化养育

催生“小而美”

吸奶器爆火,除了精准命中了精细化育儿的痛点,还因为它抓住了“悦己消费”的核心。

“给孩子最好的”,不仅仅是字面意思,更是新一代宝爸宝妈们给自己的情绪价值。在这个逻辑下,母婴赛道会持续扩容,诞生大量小而美的细分品类。

比如儿童彩妆,能同时满足审美启蒙与亲子互动需求;儿童防晒,响应了亲子户外活动的诉求;智能的育儿硬件,除了缓解父母们的育儿焦虑,本身也是一种记录孩子成长数据的载体和见证。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母婴行业的爆发从来不是某个单品的胜利。

在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市场环境中,真正的增长来自于对育儿场景的深度解构与价值重塑。那些能够将产品功能转化为情感共鸣,将技术参数翻译为生活诗意的品牌,终将在精细化育儿的星辰大海中开辟新航路。

注:文/沥金,文章来源:沥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