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生不息》的舞台上,刘惜君以一首《让一切随风》再次风靡全网。
而她那独特清冷的歌声也被称为一股从南国吹来的风,吹进人们心中。
一如歌中唱的那样:“你似北风,吹走我梦,就让一切随风。”
刘惜君的人生,看似风轻云淡,实则几多坎坷。
从当之无愧的的实力派,到消失众人眼前三年,再到重新复出,曲风一改往日甜美,变得成熟内敛。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又是如何修炼自我,成功实现蜕变的?
在失声中,
重新找回出发的力量
2009年《快乐女声》结束后,刘惜君和大多数歌手一样,趁热打铁地发专辑、参加音乐活动、为梦想奔波努力。
几年下来,事业也算小有成就,可就在2013年,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的刘惜君,突然消失了。
人们都纷纷猜测,这位舞台上的精灵去哪里了?却不知道,刘惜君遇到了音乐生涯中最大的打击。
一开始只是嗓子不舒服,以为只是小感冒没有太在意,直到嗓子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哑,甚至偶尔不能发声,刘惜君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她去医院看病,最终被确诊为“发生系统植物神经紊乱症”的罕见疾病。
这是一种交感神经失衡,从而导致身体各项机能无法被控制的神经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越想做什么就越不能做什么。
对专业歌手来说,嗓子出问题可谓是致命打击。
刘惜君开始辗转多家医院治疗,试了各种方法效果都不明显,她也渐渐变得沉默,任由那些失望、焦虑、孤独的负面情绪宣泄,严重时差点把自己逼成自闭症。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每个人都需要一点触底反弹的能力,刘惜君也是如此。
她说:“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有点困难吧,三年的时间其实足以放弃一个理想,但是我每一次问自己要不要放弃的时候,都有一个声音跟我讲说不能放弃,因为放弃了之后,就失去了你的一个梦,要继续找下一个梦,太难了。”
就是这样心态上的转变,支撑着刘惜君坚持下去,更因为在音乐上找到陪伴与安慰,刘惜君又能拥有一寸天地尽情表达自我。
让她能在绝望中仍不放弃希望,沮丧失望时总能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积极寻求解救办法。
刘惜君接受了更多更专业的物理疗法和发声训练,即使需要每天承受在舌头上打针的痛苦,她也不犹豫、不后悔。
就这样,在经过三年的调整之后,刘惜君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她带着破茧成蝶的自己,重新出发。
现在的刘惜君,虽然不火,但这对她来说已不重要;因为能够重新唱歌,能够重新从黑暗中走出来,便是从谷底归来的她最大的希翼。
刘惜君说:“我依然有着再次失声的恐惧感,但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太担心,也不要害怕,要去直面它。出道十年了,我还能够继续做音乐,这不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刘惜君的这股力量,就像风,不仅承接住了命运给她的无常安排,在拯救自己的同时,也托举了无数喜欢她,从她身上汲取前进动力的每一个人。
拥有承受力,迎来生命的馈赠
刘惜君身上体现出来的“自我承接力”,在心理学上也称之为心理承受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这能力包括三个层面:
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的信念?从而避免自己的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失常。
对刘惜君来说,这份承受力让那三年成为她生命和创作的养料,既在性格里刻下坚韧豁达,也让她重新谱写自我人生。
承受力,也是每个人在逆境中恢复自身能量,重获生活希望的必要条件。
著名的催眠大师艾瑞克森17岁患上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
妈妈请来了三位医生,都诊断活不过明天。
但他不信医生的话,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一夜未眠。
三天后医生又来了,把诊断结果告诉他:这辈子你都站不起来。
艾瑞克森依旧不信,他再次挑战自己,在心里去想象站起来的画面,想象去触摸大树,现实则是,他的手脚在尝试缓慢挪动。
三年后,艾瑞克森成功直立行走,并尝试一个人穿行密西西比河;
他不仅挑战了医学奇迹,还穿越了苦痛活出精彩人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与催眠大师。
面对人生的逆境挑战,艾瑞克森也曾失望、迷茫、痛苦过,但他最终凭借强大的承受力,把人生的一手烂牌硬生生地打成好牌。
因为困境并不会减少自我价值,也不会影响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回到现实生活,我们也曾看过许多出生就拥有一副好牌却输得一塌糊涂的人;究其根源,是他们缺乏承受力,便容易在失败后一蹶不振,最终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就像《另一种选择》中说的那样:“只有改变对不幸的错误认知,增强自身的承受力,我们才能迈出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拥有承受力,你可以在逆境苦难中越战越勇,迎来生命更大的馈赠;失去承受力,逆境会成为你压倒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人生不战而败。
为人生棋局,谱写胜利篇章
人生无常,总会遇到些突如其来的意外。
正如刘惜君失声的那三年,涅槃重生后,她褪去原来的稚嫩、脆弱,从内心深处长出高飞的翅膀,像风一样,去自我依托、自我承接。
那么,当我们遇到人生的至暗时刻,又该如何承受与疗愈呢?
1、放下防御机制,学会臣服
面对意外,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启动防御机制,逃避甚至否认事实,压抑自己的情感表达,或是寻找安慰替代物......
这套防御机制能保护我们最初不被负面事件击垮;但防御也让我们逃避现实,消耗更多的情绪能量在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上。
只有当我们开始接受并且臣服于现实时,才能基于现实去思考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关注点也从逃避无常的命运转变为“我能承担的责任”。
臣服让我们重获掌控力,是拥有承受力的基础条件。
2、坚定信念,将负面情绪“替换”
无论你身处怎样的低谷之中,都要保持信念,即:困境迟早都会过去,痛苦只是暂时的。
就像刘惜君对音乐的坚定与热爱,可以让她从不放弃康复的希望;艾瑞克森的信念则是“每个人身上,都有自身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面对或描述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用“最近”“有时”去替换“每天”“总是”这样的词。比如,当你想说“我每天都感到难受时”时,不妨改口为“我最近感到难受”,这样你就会意识到,悲伤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
3、学会自我同情
遭遇挫折之后,你是否会产生“我真差劲”的想法?但亲爱的你要知道,过度指责自己,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自卑。
想要逃离这种不必要的自责状态,就需要学会自我同情。也就是说,把那份给与别人善意给到自己。
适当的自我同情可以让我们在低谷期拉自己一把,帮助自己重新建立生活的自信。请牢记:善待自己才是治愈伤痛、复原自己的良药。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一切意外与困境,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为我们的生命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滋养着我们的内在,锻炼着我们,也让我们愈发强大。
愿你能不断提高自我承受力,赋予其积极意义;愿你在人生的棋局上越战越勇,谱写自己的胜利篇章。
*本文由作者与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 | 六记
编辑 | 六记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