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晔)在日前举行的2025苏州科技强农大会暨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活动上,江苏省苏州市出台一系列科技强农举措,通过政策引导、机制保障、金融支持形成合力,着力打通从创新到产业的转化链条。
近年来,苏州市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4.6%,位居江苏省首位;设施农业、林果业、渔业等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2%,为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大会上,苏州市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释放出多重利好信号。
《苏州市科技强农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明确了该市科技强农的目标:到2027年,苏州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8%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9%,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超86%,累计培育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全市农业科研投入占地区农业生产总值比重达1%以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大会同步发布的《关于促进苏州市科技强农的若干措施》,列出了政策落地落实的具体支持举措。该文件聚焦种源保护品种创新、耕地质量保护提升、高端农机装备研制、“AI+农业”大模型建设等12个关键领域,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为支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会还发布了2025年度苏州市科技强农“揭榜挂帅”攻关项目指南,包括“阳澄湖大闸蟹耐高温新品系选育”和“稻麦两熟农田提产增汇与控量增效协同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两个重点项目,以及涉及生物育种、高端农机、智慧农业3个专题的18个面上项目。
在“长周期、重技术”的农业赛道上,如何用耐心资本培育更多“慢生长”的“硬核”科技项目,同样是苏州政策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首个专注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投基金——苏州农业产业科创投资基金也在此次大会上亮相,总规模20亿元。与传统农业基金不同,该基金的投向聚焦在高端农业智能装备、现代生物育种科技、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前沿领域。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