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李明庆
近期,中邮人寿举牌东航物流,而在去年其还举牌了皖通高速H股,此外还欲以40亿入股与前二者一样有着高分红特征的华能新能源。中邮人寿在权益市场攻城拔寨的同时,其豪掷百亿来布局不动产。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虽然预定利率一调再调,但保险行业仍存在利差损风险。如何实现“资负匹配”成为险企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中邮人寿看中高分红公司、投资不动产的因素之一。毕竟在新会计准则之下,更多的权益资产被计入TPL,与股市的波动有着较高的关联度。
除此之外,中邮人寿依赖银保渠道,背靠邮政使得其保费规模一路狂飙,在2024年实现1300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之后,更乘热打铁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1500亿元的保费规模。
不过风光之下,有所隐忧。依赖银保渠道使得其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居高不下,而其告急的偿付能力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断“买买买”
低利率环境下,中邮人寿牌高分红上市公司,同时亦将“手”伸向了不动产领域。
5月7日,中邮保险在中国保险业协会官网披露对其东航物流进行了举牌。具体来看,在4月29日东航物流持股5%以上的股东珠海普东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与中邮人寿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占公司总股本的5%,以10.944 元/股的价格转让给后者,交易对价为8.69亿元。
这个转让价格相比较4月29日的收盘价格12.15元/股,折价近10%。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东航物流在公告中指出转让方与受让方不存在股权、人员方面的关联关系,但是笔者发现二者此前颇有渊源。北京中邮鸿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0月份,由中邮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资本”)与Unity CMC Holdings Limited共同出资成立,前者是中国邮政全资子公司,后者由普洛斯控制。
若完成此次交易,珠海普东也将完全退出东航物流,中邮保险将顺势成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事实上,中邮人寿很少举牌上市公司。不过去年10月份以来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当时,中邮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安徽皖通高速H股28.4万股触发举牌,这是中邮人寿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举牌。不过,在今年2月份中邮人寿邮将皖通高速H股减持至5%以下。
在举牌皖通高速H股之前,中邮人寿还称欲以40亿元入股华能新能源,后者与两家上市公司一样,分红可观。根据华能新能源2024年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2021年到2023年,华能新能源的应付股利分别为1.85亿元、1.85亿元、2.65亿元。
此外,与其他险资一样,重金买入不动产也成为中邮人寿的主要动作之一。
2023年中邮保险受让大悦城旗下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的中粮·置地广场项目,现已更名为中邮保险·玖安广场,相关资产总交易价格为42.56亿元;次年2月,中邮保险投资西安启迪中心项目,涉及资金13.6亿元,这是西安高新区的地标性建筑。
到2025年1月份,澎湃新闻独家报道,中邮保险作为领投机构正式签约上海博华广场不动产专项基金投资协议。从交易金额来看,可能超百亿元。
根据券商中国,2023年之前中邮人寿的不动产投资余额为0,到2024年持有的不动产余额合计近100亿元。
此前总经理李学军称,公司是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了不动产投资。对于收益率,其进一步指出,核心地段的核心不动产项目投资收益基本确定且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目前来看,这些项目的净运营收益可以达到4%左右,完全可以覆盖负债成本。
而除了直接投资商业中心之外,中邮人寿还通过公募reits来投资不动产。比如在去年10月份,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上市,发售阶段即实现超额募集资金,中邮人寿共认购2.99亿元,成为其最大的外部战配投资者。
无论是举牌上市公司还是大手笔购入不动产,都是因为保险行业的即“资负”错配。若保费规模一路上扬,而资产端表现乏力的话,会导致利差损扩大,进而吞噬利润。而增加保险资金的收益率是防范利差损的重要手段。
被险资青睐的REITS具有强制分红的属性。
此外,在新会计准则下,更多的权益资产被交易类资产(即FVTPL),公允价值波动直接影响净利润。不过,保险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达到5%时,可以将其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别。
一位资深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将所持股票的分红直接计入利润表,而股票价格的波动则不会影响当期利润,从而提高保险公司净利润的稳定性。
重金押注的背后
重金押注的背后,与其持有的交易类资产权益资产的不稳定性有关。
如上文所述,在新会计准则之下,更多的权益资产被纳入FVTPL资产,其变动也直接会传导至保险公司的净利润。
一些切换新会计准则的保险公司得益于924行情,使得净利润出现大涨,中邮人寿就是其中之一。
在2025年的媒体座谈会上,总经理李学军表示,2023年出现浮亏,是因为中邮人寿大部分配置的是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产品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产品。为人熟知的是,2023年中邮人寿亏损金额超百亿元。
不过就在2024年,中邮人寿成功摘掉了“百亿亏损王”的帽子,并实现了89亿元的净利润
对于“逆袭”的密钥,李学军表示,2023年国债利率下行之前抓住窗口期配置了大量收益率在3%以上的债券,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贡献了第一部分利润。新旧会计准则的切换,对冲了2023年的部分亏损,贡献了第二部分利润(超20亿元)。2024年三季度出现的股市上涨行情以及债券牛市也使得公司的交易盘资产获得了超额收益,贡献了公司第三部分利润。
从中邮人寿持有权益类资产来看,截至去年年末,中邮人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中股票的规模77.15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的41.02亿元,上涨了36.13亿元,涨幅达88.08%。
而在2025年,中邮人寿仍旧在二级市场“扫货”。就A股市场对比来看,去年年末,中邮人寿仅出现在凤凰传媒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中,持股数量为1189万股。
到今年一季度末,除了凤凰传媒之外,中邮人寿旗下产品还新进成为云天化、中信海直、兴蓉环境、华润双鹤的前十大流通股东。
隐忧明显
如何增厚资产端的收益,只是中邮人寿面对的问题之一。
其背靠中国邮政体系,相对较多依赖银保渠道导致高昂的手续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吞噬了其利润。
根据梳理,2022年至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居前五的保险产品销售渠道均为银保渠道,让其面临着居高不下的手续费佣金及支出。
其中,2022年到2023年,中邮人寿的手续费佣金及支出分别为116.08亿元、164.24亿元。而在2019年,这一数据为20.77亿元。
在2024年11月18日,中邮人寿称与邮政银行签署了《保险兼业代理协议》,委托邮储银行代理销售中邮保险产品,并向其支付手续费。
上述协议的有效期为2025年至2027年。预计代理保险手续费预估不超过 224.03 亿元,其中邮储银行自营机构手续费金额 2025年不超过14.23亿元、2026 年不超过15.28亿元、2027 年不超过15.28亿元。
此外,从偿付能力来看,已经在业绩上实现翻身的中邮人寿偿付能力每况愈下。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在近期给出的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6.5%。
而中邮人寿的两个数据远低于上述两个数据。截至今年3月末,其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3.94%、158.92%,分别较上季度下滑22.66个百分点、26.61个百分点。
如何挽救不断下滑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是其当下之要务之一。(思维财经出品)■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