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
选种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以确保种子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在日照充足、气候温暖、夏季雨水充沛且土壤肥沃的地区,可选择增产潜力大且耐肥抗倒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根据花生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至关重要。例如,用于加工食品的花生,除了要考虑抗逆性外,还应注重食品品质。种子的饱满度并非唯一标准,种植户应避免盲目追求种子的大小。同时,避免长时间连续种植同一种种子,以免降低产量。为了确保种子的活性,可以提前进行发芽实验,淘汰失去发芽能力的种子。此外,引进种子时必须加强检疫,防止疫区的花生种子流入,从而减少后期病虫害防治的复杂性。
2、种子处理
天气好的日子,将花生种子剥去外壳后放在阳光下干燥,但要注意避免损伤种壳,以保持其保护作用。干燥过程要充分且均匀,持续时间应达到24小时,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为了提高种子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可以使用多菌灵粉剂进行拌种。搅拌时要均匀,以减少花生生长过程中发生青枯病和根腐病的概率,从而降低田间管理的工作量。在种植区域安排时,应根据种子颗粒的大小进行合理布局,避免不同大小和等级的种子混合种植,以免造成幼苗之间的竞争,影响花生对营养的均衡获取。对于颗粒过小、等级较低的种子,应及时淘汰,避免浪费营养资源。
3、科学播种
播种前应长期监测当地的气候条件,了解气候变化规律,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花生可以尽早播种,早播具有多重优势,如避开干旱期、加快发芽开花等。然而,早播需要适度,如果降雨密集且雨量较大,则应等待雨季过后再播种。播种时不能拘泥于原则,而应根据种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否则过多的降雨可能会冲刷土壤,导致种子无法发芽甚至被泡烂。
为了保持土壤肥力,轮作通常是作物种植的首选。前轮作物收获后,冬季应翻土晒太阳,以提高土壤温度。春季解冻回暖时,要耙平土地,做好充分准备,必要时进行深耕,确保土壤上松下实。雨季过后,当地表干燥时,应及时整地,为春播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种植密度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植密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土壤资源质量和花生品种特性等多方面因素。既要保证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要避免过于密集种植导致花生之间对养分的过度竞争。为了实现花生的高产,必须确保花生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应最大限度地促进花生个体和群体的发展。种植密度并非固定不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4、花生种植的田间管理
(1)杂草清理工作
杂草与花生植株之间存在不良的竞争关系,它们会争夺水分、土壤养分,同时还会使通风和光照变差。通风不畅和光照不足会导致花生植株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以积累养分。此外,杂草还容易成为害虫的栖息地,为病菌的滋生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杂草得不到及时清理,花生植株将会生长不良,植株矮小。杂草清理工作贯穿于花生整个生长周期,是一个闭环管理过程。不仅要在杂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时进行清理,还必须提前预防。在花生播种前期,可以使用乙草胺进行封土处理,从源头上治理杂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除草工作可以掉以轻心。由于杂草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花生植株快,它们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蔓延,从而增加防治的难度。因此,在花生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必须加强检查,并持续到花生果实采摘结束。一旦发现杂草,要合理使用除草剂。除草剂的用量是关键,用量过少无法有效杀灭杂草,杂草容易复发,防效差;而用量过多则会对花生植株的正常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施肥管理
施肥是田间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施肥可以确保花生吸收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花生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确施肥。通常情况下,氮肥、磷肥和尿素是花生的主要肥料,需求量较大。钙肥也是一种重要成分,它能有效促进根瘤菌的固氮过程。虽然施肥与产量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施肥越多,产量就越高。需要注意合理施肥量,否则营养过剩可能会适得其反。使用氮、磷、钾肥时要注意比例,一般推荐的比例为1:1.5:2。腐熟的有机肥生态环保,能帮助花生补充多种营养元素,但每亩花生地的用量不得超过60吨。过磷酸钙肥料也是常用的复合肥,每亩用量应严格控制在100kg以内。为了保证花生的生长质量,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施用不同的肥料。在结荚期,花生可施壮荚肥,以增加结荚量。当花生植株长到大约14片叶子时,可以补充尿素以加速其生长。在花生生长后期,应增加混合肥料的比例,以保证花生吸收全面的养分。由于植物的生长存在差异,对于一些长势不好的植株,不能一次性猛施化肥,否则它们可能难以承受,需要循序渐进地施肥。
(3)防治旺盛生长和早衰
在土质良好、水肥充足的情况下,花生容易旺长。旺长的花生植株高大,叶片肥硕,给人一种长势良好的错觉,但实际上这只是植株的徒长,花生果实发育不完全,甚至可能枯萎不成熟。花生果实是最具经济价值的部分,如果果实品质差、产量低,将对农民收入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处理长势旺盛的问题时,可以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一方面抑制植物的营养生长,另一方面刺激花生果实的生殖生长。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时机对最终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在结荚前期喷施效果最佳。常用的调节剂有比久、矮壮素和多效唑等。
与旺盛生长相反,早衰也是田间管理中的常见问题,通常发生在盛果期。早衰的常见症状是绿叶面积大大减少。绿叶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叶面积的急剧减少会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显著下降,光合作用后营养物质积累不足,从而导致早衰,严重时叶片会完全丧失生理功能。早衰是产量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合理防治早衰。一般的做法是在花生结荚期至盛果前期,对花生叶面喷施肥料。施肥不足不仅是导致早衰的因素之一,干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早衰。当干旱引起的早衰发生时,应及时进行人工浇水。
5、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即使前期田间管理的其他工作做得再完美,如果不重视病虫害防治,一旦病虫害爆发,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病虫害往往传播速度很快,遏制它们的人力物力成本很高,且效果往往不佳。因此,需要在日常田间管理中实施病虫害防治,坚持前期预防重于后期治理的原则。花生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网斑病等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这些病害多发生在高温、高湿、持续阴雨的气候条件下。在这个阶段,必须把疾病控制放在关键位置。
叶斑病:可以适当稀释爱苗、百泰等农药进行喷洒,但要注意喷洒的时间间隔。在前一次喷施后,新一轮对花生叶片的喷施至少要间隔半个月左右,否则过高过密的浓度会对植株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网斑病:可以提前用阿米妙稀释1500倍进行防治。如果发生青枯病,可用农用硫酸链霉素灌根有效防治。
花生的主要害虫:花生的主要害虫包括蚜虫和蛴螬,它们会破坏花生的茎、叶、根、果实等部位。同时,它们还会传染花生病毒,对花生正常生长的负面影响大于病害。因此,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快速杀灭害虫,尽快遏制害虫。对于食叶害虫,可选用浓度为4.5%的氯氰菊酯500克,用水稀释后喷洒。翻耕时,可通过喷洒辛硫磷乳油、搅拌麦麸等辅助防治病虫害。
综上就是花生的种植方法介绍,花生种植需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大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参考。
关于花生种植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