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落幕 19项重大成果集中发布

内容摘要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落下帷幕。在本届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19项重大成果集中亮相,展现了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重要突破。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落下帷幕。在本届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19项重大成果集中亮相,展现了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重要突破。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4项重大成果包括:我国空间科学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基于原语表示的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晶体制备新范式、百比特离子阱量子计算原型机,这些重大成果显现出我国在科技前沿领域的硬核实力。

在面向经济主战场的5项重大成果中,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改进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成功突破双低温液体火箭全过冷加注等多项关键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发布的全球首个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天算星座,攻克了星地一体服务化管理与资源配置等多项核心技术;全球首个智简内生的6G原型系统,破解了云化异构资源协同等技术难题;北汽福田“零碳”动力液氢重卡集聚23项首创技术;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是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

“‘零碳’动力液氢重卡预计在2026年投入示范运营。”北汽集团首席科学家、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志东介绍,作为下一代智能网联液氢重卡,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液氢燃料重卡领域实现从关键部件到整车系统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其超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不仅刷新行业标杆,更直接推动氢能在道路交通领域应用场景向中长途干线运输跨越。

移动式混联加工机器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装备、全球首次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浅层气联合试采成功、大尺寸高温超导镀膜设备、大冷量稀释制冷机“凌开一号”……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我国科研人员持续攻关。

“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相当于10个三峡工程。但随着中国近海可开发风电区域逐步饱和,开发远海风电势在必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贺之渊介绍,柔性直流是新一代输电技术,被誉为“深海电力高速公路”,也是目前国际主流的远海风电送出技术方案。国家电网团队首创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构网送出技术,研制出百万千瓦级高经济性适海型柔性直流换流装备,换流装备功率密度提升37%,海上换流平台体积减小20%,工程整体成本降低15%,可将200公里以上的数百万千瓦深远海风电稳定、高效送入陆上电网。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放射性药物共价技术、国内首创脑与脊柱一体化手术机器人、首款脑胶质瘤原研靶向药物——伯瑞替尼、ARC生物耦合技术等5项重大成果,既体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系统性突破,又生动诠释了“科技惠民”的创新理念。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